观察网 旅游 正文

"互联网+旅游"发展: 中国加快智能旅游的支持

2020-11-27 09:22   来源: 互联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旅游消费潜力巨大,确定了支持“互联网 + 旅游”发展的措施,包括支持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鼓励景区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加强旅游安全监测和网上投诉处理。




近年来,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旅游新业态和新玩法,成为旅游更新和迭代的助推器。两者的融合为旅游消费增添了许多亮点,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随着国家对“互联网 + 旅游”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未来中国旅游数字化发展将迎来又一次“提速”。




“环游世界”已经成为现实。今年以来,“云旅游”成为流行的“旅游”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推出了“在家旅游”项目,不仅让游客在家里看到国宝,还促进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作品的销售。据统计,布达拉宫首场直播 1 小时内吸引 92 万人观看,相当于其全年游客接待量的 60%。




在防疫防控常态化阶段,虽然线下旅游日益复苏,“云旅游”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游客习惯于在出游前做这种准备,通过在线导游了解基本情况,跟踪资深导游的直播,并阅读游客的相关评论。”经过几个月的“云游”,我“走访”了 26 个省区市的主要景区,并选择了一些我最想去的地方,来自江苏的游客樊其科说,目前很多景区都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旅游资源,方便游客提前做“功课”,所以使实地考察更有针对性和深入性。




近日,“四川文化旅游资源云”正式上线,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题内容的云平台。截至今年 9 月,该平台已收集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传统乐器、音乐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等六大类文化资源数据 271.02 万件,共有 8 大类旅游景点、自然景观、自然景观等 8 大类,共计约 4.5 亿字的历史文化景观描述文字,约 4.5 亿件的历史景观资料视频。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还可以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查询。文化旅游业的管理者和公众是服务对象。也可以在网上推荐新的旅游文化资源。




更多“智慧”景区


 2011 年,原国家旅游局提出将“智慧旅游”作为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各地纷纷启动智能停车、人员分流、智能引导等“智慧景区”建设,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预约和非接触式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客观上推动了智能景区的建设。




今年 7 月,江西龙虎山宣布将建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景区,将智能元素融入景区服务、景区管理、营销宣传等方面。未来三年,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开展精细地图、人工智能导游、AR 实景、VR 全景、智能观光车、智能停车场、安全管理和人员调整程度的数据交互和人工智能赋能,为游客提供真正的人工智能全球智慧旅游。

随着人们旅游习惯的改变,体验式旅游逐渐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新的旅游方式。这意味着游客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互动和感受,对景区、景区的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提前获取景区相关信息,通过 VR 设备感受“移动”的物体。


image.png


“疫情并没有阻止人们追求更好的旅游生活,反而加速了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携程集团 CEO 孙杰指出,智能景区、智能酒店、数字化建设、在线导游等应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新的旅游营销方式詹先生在江苏高淳经营着一家 B &B,他在网络营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2018 年,一位当地作家在 Jane 先生住宿 2 天后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文章。”很多人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了我们的民宿,并慕名来到这里,“这是詹先生始料未及的,从那时起,他开始重视家居的网络营销,试图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好酒也怕巷子深,“吸引游客和留住有质量的游客并不矛盾。”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简先生一家在今年上半年基本上不对客人开放。然而,网络营销从未停止。高淳有“国际慢城”之称,生态环境优美。每天,詹先生都会拍摄一段短片,内容不确定,民宿房间布局的变化,他研究的新菜品,或是街景。”简先生说,正是这样的短视频吸引了很多民宿的“粉丝”,其中一些人在恢复线下旅游后成为了他的客人。




对于规模较大的景区和景区,在线旅游营销的作用更为显著。2020 年是中国“旅游直播”元年。现场营销已经成为许多景区“自救”的重要方式。通过现场直播,湖南省张家界在销售当地产品的同时,“卖掉了”风景,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为景区的快速恢复奠定了基础。




今年 5 月 11 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布新增职业信息的公告》,网络营销成为新增的 10 个岗位之一。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深入的了解,不仅可以促进单一旅游产品的销售,而且可以促进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这将是未来旅游网络营销的新要求。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