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网 国际 正文

科济药业CT011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生存案例报告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发表

2022-08-18 12:05   来源: 观察网

  科济药业(股票代码:2171.HK),一家主要专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创新CAR-T细胞疗法公司,今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靶向GPC3CAR-T细胞候选产CT011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长期生存案例报告已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发表,题为"Long Term Complete Response of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o Glypican-3 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s plus Sorafenib, A case report"。(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22.963031/full)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而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现有疗法对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疗效仍较有限。CAR-T细胞疗法已经获批用于多种血液肿瘤,但其用于实体瘤仍面对极大挑战。我们是最早报告GPC3是CAR-T合理治疗靶点的团队,并率先开展了用于肝细胞癌的[1,2]。为了进一步增强其疗效,我们于2014年报道了采用GPC3 CAR-T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肝细胞癌的[3]。为了尝试该策略是否能在临床中实现,我们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该研究报告了一名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GPC3 CAR-T细胞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后获得了完全缓解(CR和长期生存。

  案例显示,一名患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的60岁亚裔男性,2018年5月接受手术,2018年8月术后肝癌复发并出现肺转移,随后接受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处理肝部病灶和介入消融处理肺部转移,但于2018年11月6日出现疾病进展,进而入组本临床试验。入组后,患者接受了单采,用于GPC3 CAR-T细胞的制备。单采后7天,患者开始服用索拉非尼,每天两次,每次400毫克。患者接受了4个周期的GPC3 CAR-T细胞(CT011)治疗,每个周期分为两次输注。在接受CT011治疗的每个周期之前,进行清淋化疗预处理。共输注4×109个GPC3 CAR-T细胞。

  3号靶病灶的变化

  CT011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耐受性良好。患者从第3个月开始达到部分缓解(PR),并在第一个CT011输注周期后的第12个月达到完全缓解。肿瘤超过36个月没有进展,在第一次输注后保持完全缓解状态超过24个月。

  这是CAR-T细胞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后报告的首个完全缓解病例。临床结果表明,GPC3 CAR-T细胞与索拉非尼的联合治疗,可能成为治疗GPC3表达阳性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有前景的疗法。

  科济药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李宗海博士表示:"如何用CAR-T治愈实体瘤患者是大家极为期待的。这个患者虽然经过了TACE和介入消融等局部治疗,但没有经过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系统性治疗。我们基于临床前的研究基础,采用索拉非尼和CT011联合治疗,取得了完全缓解的效果,并且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复发,表明GPC3 CAR-T有可能用于肝细胞癌早线治疗并可能治愈患者,该研究也为CAR-T用于其他实体瘤早线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关于CT011

  CT011是一种潜在全球同类首创的CAR-T细胞候选产品(人源化GPC3 CAR-T),具有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概念验证临床数据。科济药业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李宗海博士领导了全球首次成功识别、验证和报告GPC3作为开发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肝细胞癌相关的工作。公司已在中国完成I期试验患者入组。

  关于科济药业

  科济药业(股票代码:2171.HK)是一家在中国及美国拥有业务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专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创新CAR-T细胞疗法。我们建立了一个综合细胞治疗平台,其内部能力涵盖从靶点发现、抗体开发、临床试验到商业规模生产。我们通过自主研发新技术以及拥有全球权益的产品管线,以解决CAR-T细胞疗法的重大挑战,比如提高安全性,提高治疗实体瘤的疗效和降低治疗成本。我们的使命是成为能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创新和差异化的细胞疗法,并使癌症可治愈的全球生物制药领导者。

  参考文献

  1. Gao H, et. al.Clin Cancer Res. 2014 Dec 15;20(24):6418-28

  2. Shi D, et. al.Clin Cancer Res. 2020Aug 1;26(15):3979-3989

  3. Wu X, et. al.Mol Ther.2019Aug 7;27(8):1483-1494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