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铜到王者——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某学兵大队定向培养军士成长见闻
长江之滨,夏末秋初。正值收获的季节,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某学兵大队举行了一场温暖而庄重的交流活动。几位即将奔赴基层部队的优秀毕业学兵走上讲台,讲述从“兵之初”走来的奋斗故事,引发台下阵阵掌声。
几个月前,这批来自延安的定向培养军士跨越千里来到武汉。他们稚嫩而满怀憧憬,如同未经打磨的青铜,面对陌生的环境、严格的纪律和高强度训练,内心既忐忑又迷茫。如何助力他们完成由地方青年到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转变,成为该大队工作的重要课题。
“大队是熔炉,是沃土,要锻造钢铁意志,也要滋养成长力量。”大队领导表示,抓好“兵之初”的关键在于读懂新同志的思想状态,帮助他们在入伍初期认清职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此,大队积极探索思想教育、训练引导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的养成路径,邀请曾在英雄雷达站服役过的老兵、历届优秀毕业学兵讲述军旅故事,厚植定向培养军士的精神底色。
“兵之初的淬炼,就像延河边的枣树,经得住风沙,才结得出甜果。”大队领导介绍,大队针对定向培养军士的特点,构建起“思想铸魂+军事强能+专业精进”三位一体的全链路培养体系,在红色熏陶中打基础、在军政训练中立标杆、在实战演练中提能力。如今,这群年轻军士正以满腔热忱,书写着从“青铜”到“王者”的青春蜕变。
淬火成钢:成长的较量与共鸣
“高宇航!李博闻......”
“到!”
一个普通的周末,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某学兵大队的晚点名现场,响起学兵们铿锵有力的答“到”声,如振奋人心的鼓点,和他们初入伍时的稚嫩模样判若两人。
高宇航,来自陕北延安,起初性格内向,说话轻声细语,队列中常显得缩手缩脚。他不善社交,做事总慢半拍,常被点名批评。另一名延安籍学兵李博闻则截然不同,一到部队就干净利落、作风利索,是班里公认的“尖子”。他看不惯高宇航的拘谨迟钝,私下对战友说:“我们延安人,怎么也不能输在气势上。他那样,丢人。”
高宇航听在耳里,记在心头,嘴上不说,心中却泛起波澜。他不怨李博闻,因为他也想变得更“硬气”,更像个兵。
入伍之初,许多学兵都在与自我较劲。面对严格纪律与高强度训练,心理波动在所难免。从家庭走进军营,是一场由内而外的重塑。我们既要规范他们的行为,更要引导他们的思想。
大队依托学兵思想状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纪律养成。通过典型引导、情景教育、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大家认清军人职责,树立责任意识,培育自我要求。
在这样的氛围中,高宇航悄然发生转变。他主动请缨参与战术组集训,苦练动作要领,每次训练后都默默加练。他双手磨出血泡,指甲脱落,依旧咬牙坚持。考核前夕,他冒雨在泥水中匍匐前进,衣衫尽湿却毫不迟疑。班长见状问:“疼吗?”他咧嘴一笑:“不疼,比起先烈这点算什么。”
而李博闻,也开始对高宇航刮目相看。他悄悄告诉身边战友:“这小子,真顶!”
最终,在结业考核中,高宇航以全校战术科目第一名的成绩摘得荣誉。当他站上领奖台,李博闻第一个鼓掌,笑着说:“不愧是咱延安人,真给咱争了口气。”
从最初的性格不合、理念不同,到后来的惺惺相惜,他们的关系从微妙走向默契。冲突没有撕裂他们的同袍情谊,反而促成了一次精神上的互相砥砺。
正如大队领导所说:“思想教育的成果,不在课堂上,而在行为中。”如今,这群学兵早已不是刚入伍时的模样。他们学会了服从命令,懂得了团结协作,深刻体会到军人二字背后的分量与责任。
夜幕下,训练结束的学兵们步伐整齐,嘹亮的军歌响彻营区。歌声中,藏着青春的热血,也藏着一次次冲突与磨合后的成长回响。他们已经准备好,奔赴属于自己的战位,为强军梦贡献力量。
破茧成锋:打破“光环”与“枷锁”
解放牌军车轰鸣,李雨豪被兴奋与紧张交织的氛围包围。在大学时,他是体能佼佼者,荣誉满载,备受瞩目。如今踏入部队,他自信必将成为最优秀的军人。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严酷。某夜,大队紧急集合哨声骤响,半梦半醒间,他慌乱穿错战靴,跌倒擦伤,却咬牙坚持前行。最终,他成了倒数第一。谈起此事,他仍难掩羞愧,仿佛那是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我真的能当好兵吗?”无数失眠之夜,疑惑与自责如潮水涌来。李雨豪向班长郭福腾倾诉,哽咽道:“大学时我是众人焦点,来了部队我却成了垫底。如此落差,让我怀疑自我。”
郭班长同样忧心,定向培养军士中,黄鹏飞、李雨豪等人体能突出,但“眼高手低”普遍存在。拿着军政基础训练成绩单,眉头紧锁:“除了体能和战术,队列、刺杀等基础训练科目薄弱。军士是部队脊梁,若不能全方面发展,将来如何担当重任?”
大队领导强调:“定向培养军士正经历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录取分数线提高,反映军队对军士要求提升。但部分同志存在重体能轻专业、‘眼高手低’的问题。”
“既要向上生长,更需向下扎根。”大队提出军政基础训练并重,军事与政治同步推进。把军人意识和战斗精神融入日常,让学兵明白,队列、刺杀等训练不仅是考核科目,更是作风纪律的体现,合格军人不可或缺。
郭班长耐心引导大家破除思想“枷锁”:“要像树苗扎根,只有扎实的军政基础,刻苦磨砺,才能枝叶繁茂,铸就过硬作风。”
大队还邀请历届优秀毕业学兵分享军旅成长经验,班长们以亲身经历激励大家:“细节决定成败,每次训练都是成长良机。”同时带兵骨干针对薄弱环节补差强化,推动整体提升。
训练场上,黄鹏飞起初轻视队列训练,见战友因动作规范获赞,自己受罚,开始反思,反复练习,严控每个动作细节,直至达标。李雨豪也戒骄戒躁,虚心向战友学习,刺杀训练中,他克服动作僵硬,利用休息时间加练,反复调整姿势,动作渐趋刚劲有力。
李雨豪、黄鹏飞等人逐渐展现浓厚兵味,军政基础训练成绩显著提升,队内精神焕然一新。新训结束,李雨豪获“训练标兵”荣誉,黄鹏飞和战友们参加“队列会操”也取得佳绩。
如今,这批定向培养军士完成了华丽转身,从地方青年蜕变为合格军人。未来,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投身基层一线,书写属于自己的军旅人生。
淬锋砺刃:进阶“精武强能”之路
阳光洒落在排列整齐的战车上,金属表面闪耀着清冷的光泽。专业技能实训车间里,教员的目光穿透队列,落在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上。他缓缓开口,对王柯说道:“王柯,上周的专业技能训练中,你对汽车电控系统原理的理解已有显著提升,但实际操作仍需更加熟练与精准。每一个零部件的精确把控,都关系着未来战场的胜负,容不得一丝懈怠。”
王柯与白光煜,都是文科背景的大学同窗。新训伊始,两人并肩奋战;专业学习期间,被编入同一期班。怀揣军营梦想,他们立志精武强能,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辉。成长之路,既要方向明确,又需脚踏实地,“精武”与“强能”,缺一不可。
带教他们的陈默班长,八年汽车兵的经验沉淀,虽岁月在其脸上刻下痕迹,却掩不住心中炽热的激情。陈班长如同发动机般持续轰鸣,激励着定向培养军士们锤炼精武之能。
根据学兵特点,陈班长精心制定专业技能培养计划。他深知理论扎实与操作过硬缺一不可,鼓励学兵利用自习时间开展“技能比武”,比拼专业基础与实操能力。实训车间里比学赶超的氛围浓烈,激发出无尽奋进力量。
初涉汽车电控系统时,王柯面对密密麻麻的电路图与复杂原理,如入迷雾森林,难辨方向。白光煜拆装发动机时,频频失误,扳手拿错、零件装配不当,汗水湿透衣襟。然而,两人未曾退缩,坚信挑战是成长必经之路。自习室内,二人时常为专业术语争论不休,反复查阅资料,直至弄懂为止。车间里,他们日复一日练习拆装,双手磨出老茧,疲惫的胳膊仍坚持不懈。
暴雨夜,昏暗车间中,王柯独自研读变速箱图纸。忽见陈默班长手捧热姜汤而入,话语温暖:“学技术如同打仗,需将每个零件当作敌人,钻研透彻,它便听你指挥。”这简单的话语如光束穿透迷茫,温热姜汤的烫意激起王柯眼眶微红,也让他体会到战友情谊的温度。
某次考核中,考官布置一辆“疑难杂症”战车,堪称终极考验。号令一响,白光煜迅速蹲下,扳手起落间金属交响如战鼓激荡。他娴熟拆下节气门,指着积碳断言:“怠速不稳因堵塞所致。”又用万用表测量曲轴位置传感器,“电阻异常,须更换。”考官眉头舒展,眼中满是赞许。战车轰鸣稳定,成绩单上赫然写着“优秀”。
王柯见证白光煜的优异表现,斗志满怀。轮到他时,沉着冷静,面对复杂故障迅速分析,精准判断。曾令他头疼的电路图,如今仿若延河的支流,清晰而亲切。
整理工具柜时,王柯在底层发现一个铁盒。打开,见三副磨损手套、半截断扳手及一张由赵国栋绘制的漫画。画中,油污满面的士兵骑乘钢铁巨兽,背后题词:“从刚开始气门都分不清,到能听声辨故障,陕西愣娃一亮相,果真没让人失望。”王柯轻抚铁盒油渍,浸满汗水与机油的日日夜夜,犹如电影般浮现心头。
在王柯与白光煜的示范带动下,整个学兵群体呈现出蓬勃成长态势。相互切磋、携手攻坚,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昔日对专业一知半解的学兵,如今能娴熟操作装备,准确判断并迅速排除故障。他们不再是初入军营的青涩少年,而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军械技师。
当他们以布满老茧的手拧动钥匙,战车轰鸣起步,正是对他们专业技能最庄严的加冕。这隆隆之声,既昭示着技艺的飞跃,更象征着他们在军营沃土上完成从“文科书生”到合格军士的华丽转身,奏响了一曲大队全体学兵成长的凯歌。
●观 点
长征终点再出发,赓续精神奔赴强军一线
延安是长征的终点,也是这批青年军士军旅生涯的起点。他们从延河之畔出发,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奔赴一场无声却壮阔的“新长征”。
军士,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中坚,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支撑。定向培养军士制度的推行,不仅承载着组织的信任,更寄托着时代的厚望。面对新质作战力量的发展趋势、作战样式的深刻变革,新时代下军士必须主动适应、勇挑重担,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挺膺担当、奋发有为。
为厚植理想信念根基、引导方向选择,该大队深入开展“雪莲精神”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军士深刻理解“傲霜斗雪、博弈空天、励精图治、忠诚奉献”精神内涵,把精神信仰转化为岗位上的自觉坚守,把“三到一长期”作为择岗定位。面对号召,他们毫不迟疑签下志愿书、按下红手印,用铮铮誓言许下庄严承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到未来战场的最前沿去,长期为战而生、向战而行。
“高原有我,海岛有我,前线有我,战场必有我。”这是新时代青年军士给出的响亮回答。他们将把对祖国的忠诚融进每一次拉练、每一项任务,用血性担当擦亮军士群体的精神底色,用青春热血在一线战位书写属于新时代军人的光荣与梦想。
从延安出发,不只是地理上的跋涉,更是精神上的接续与升华。从“兵之初”的懵懂青涩,到如今的整装待发,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强军有我”的青春誓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长征”中,他们将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军士的风采与荣光。
作者:赵强 王文哲 陈嘉
策划:陈勇 范炳刚 席鹏英
摄影:赵强 李宇航 康王积溪